01
写“音乐日记”积累旋律
最近在坚持用一个方法来记录作曲灵感——写“音乐日记”,也就是用节奏和音符把每天的所见所想在宿主软件里记录下来,顺便借此熟练音源与软件的操作。没想到的是,短短两个月时间,我的练习作已经超过了60首。
为什么我要写“音乐日记”呢?
一方面,是灵感的可贵。在经典动画《少年莫扎特》中,莫扎特常随身带一条画了琴键图案的纸,通过这个“纸琴键”,莫扎特可以随时把脑海中想到的旋律试弹一遍,从而更好地在脑海中保留下来。而今天,我们有宿主软件可以加载各类乐器音源,记录旋律已经方便太多,何不好好利用起来呢? 另一方面,作曲是厚积薄发的过程。正所谓,书到用时方恨少。即使是天才,也需要后天的积累。这不仅在于平时的阅/听数量,更在于于点点滴滴的记录。有量的积累,才有质的飞跃。
灵感往往昙花一现,如果不及时捕捉下来,难道不觉得自己错过了许多成为大师的机会吗?
02
通过听歌,积累“编曲技巧”
我的很大一部分编曲技巧和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的听和不断的总结。通常,我会选择听一些纯音乐。
首先,在听纯音乐时没有人声的干扰,更容易听出和声编写,乐器编排,整体和段落的衔接技巧。其次,云音乐上有许多“非大师级”的制作人,他们的作品可能没有较高的制作水准,但依然值得新手模仿学习。在实践中往往能够取得显著效果。
在听一首乐曲时,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钢琴和弦进行上,并且分析旋律的编写是如何与之相呼应的。
有时,也可能在歌曲中听到一些“陌生”的和弦进行,我会打开cubase的钢琴窗,把和弦声部扒下来,然后将其移到C大调并重新排列音符顺序。经过多次的总结,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规律:绝大多数情况下,歌曲的和弦进行都离不开五度圈,4536,1645,卡农和弦这些套路,无非就是使用了一些“小技巧” 如转位和弦,底音进行代替根音进行(详见音律屋乐理课程)等方法来“包装”这些套路。
通过扒谱,能从中学到各种各样的“包装”技巧,并化为己有,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编曲质量。
03
最后
仅凭创作灵感写歌是不长久的,也许能写出几首不错的作品,但可能很快就“江郎才尽”了。灵感更多的时候是锦上添花,是理性内核的感性外衣。因此,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练习,储备有意思的旋律,在灵感枯竭时也能“胸有成谱”。